家庭中的成員彼此間有很多問題,包括親情、愛情,甚至有些尚有宿債、怨氣、因果等存在,有些還會障礙你的修行。本師當年鼓勵有緣的人出家,主要是要擺脫家庭對解脫修行的影響,在目前的社會能有因緣出家的人不多,能得家人的祝福而「圓滿出家」的人更少。一般人若不出家而以居士身在家修行,那就要學維摩詰菩薩「在家修梵行」,要身不出家心出家。
然而,維摩詰菩薩也許沒有宿債等因緣,只是要教導居士要如何修行,且示現居士修行亦得成就。但居士凡夫就沒有那麼容易,不要說梵行難修,自己家中成員的問題可能也是一個大包袱!一個居士修行者,首先就要解決此問題,否則我認為要一心精進修行的機緣尚未成熟,我常說「塵緣未了」即此意。此種人必須放慢修行腳步,要兼顧塵緣問題的解決,否則若不顧一切頂著鋼盔往前衝,有可能引發家人的怨氣,也違反慈悲心,如此修行則不圓滿,同修們都要注意。
例如,聽某小朋友說,以前爸爸媽媽常帶我們出去玩,現在都沒有。若有這種問題,未來就可能產生對其父母的怨氣,作父母的就要努力去溝通化解,甚至偶而要滿足小孩的願望,不能不理會。又例如,有些小孩可能根器或某些原因而不喜歡去道場,作家長的也要溝通瞭解,最好不要逼迫,以免生怨氣,甚至毀謗道場或終生厭惡學佛。
又例如由於某些原因家人反對你去道場,你就要瞭解原因,針對問題去解決,我們要盡可能低調、遷就、隨順他們,並向佛菩薩、護法求助,或請教大善知識。家中長輩未照顧好,則可能因不孝順而生怨氣,如此將妨礙你修行成就,自己兒女若沒有教育好,可能造成他們終生的心理障礙,若因此而作姦犯科危害他人,作父母的也有可能背負怨氣,甚至有因果問題。
同修們能精進修行,本人很讚歎,但我希望大家要注意「圓滿無怨」。山上一些年輕同修在面對「魚與熊掌」時,要特別注意這些問題。
來道場學佛要注意家人的反應
█藥師山 紫虛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