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如來回至雷音寶剎,與眾菩薩、金剛、羅漢講明伏妖經過,眾皆獻詩稱揚。一日,如來又召弟眾開盂蘭盆會,開演妙法,言及南瞻部洲眾生多造罪惡、深陷孽海,願覓得一善信之人,讓他西行取得三藏真經,澤被眾生。觀音領命而去,一路上為那取經人收伏四徒,又借宿土地神廟。
【解釋】
【說明】
如來此次伏妖後,即與菩薩、金剛、羅漢說明。南瞻部洲眾生很需要佛法,故須找善心、相信佛之修行人,以內觀取三藏真經,真正了解真經真實意,可以利益眾生。
【感言】
如來感言須有真正修行者,如此可利益眾生。
南海觀音菩薩於娑婆世界南瞻部洲中找有修行人實修實證,如此再來教化剛強眾生,並教導有懺悔改過之人不再輪迴到三惡道。有能力的人以護持正法及道場,如此亦可成就。
○(偈)
試問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虛老。
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
毛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
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
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
曹溪路險,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
千丈冰崖,五葉蓮開,古殿簾垂香嫋。
那時節,識破源流,便見龍王三寶。(詞名《蘇武慢》)
【網路資料】
- 曹溪:水名。在廣東省曲江縣東南雙峰山下,以六祖慧能在曹溪寶林寺演法而得名。
- 鷲嶺:指佛寺。
【解釋】
【說明】
試問參禪無數,往往到老,都修不成。
自覺覺他之悟須超過十地。
凡夫以三乘法修,但凡夫往往停滯在四生六道輪迴中。凡夫誰又知道修行時是要破無明及脫離輪迴惡道之險境。
最後到佛處,此是清修處,莊嚴佛殿、香氣四溢。
凡夫須修識心識種垢除去,破無始無明,自現本心。福種、智種及一切種智之妙用,如此才能是十地修行成佛成就。
【感言】
1. 修行成就是菩提及金蓮成。
2. 菩提是真心及智種,是慧成就。
3. 金蓮是蓮瓣成,是指渡生福成就。
4. 當福慧圓滿成就,即是十地菩薩成佛時。
○話表我佛如來,回至雷音寶剎,但見那無邊諸佛菩薩、眾多羅漢金剛,都執著幢幡寶蓋,異寶仙花,在娑羅雙林之下接迎,如來駕住祥雲,對眾道:我以甚深般若,遍觀三界。根本性原,畢竟寂滅。同虛空相,一無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識,名生死始,法相如是。皈身禮拜。
【解釋】
【說明】
如來開示:般若智慧甚深、不可思議妙智用。觀三界其體性是空、是寂靜,如同虛空。無所有相。降伏猴精後,教導猴精須由識修,有無明行識,即有生死,法爾如是。
【感言】
1. 空、無明、行、識、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此是十二支鏈。
2. 眾生因無明行識六入故輪迴有生老死。
3. 眾生有空性,即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少頃間,聚慶雲彩霧,登上品蓮台,端然坐下。會中諸佛菩薩、羅漢金剛向如來請問那攪亂蟠桃會的妖猴,如來一一述明。大眾聽言喜悅,極口稱揚。謝罷,各分班而退,各執乃事,共樂天真。
【解釋】
- 聚慶雲彩霧,登上品蓮台:內觀現境。
- 共樂天真:共證淨土佛國處之境。
【說明】
修行內觀襌定中立刻現境。入上品位,自坐蓮台,與諸佛菩薩、羅漢、金剛了解如來開示降伏猴精的前因後果及教導方法。
【感言】
地上位菩薩可自證如是之境。
果然是:瑞靄漫天竺,虹光擁世尊。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常見玄猿獻果,麋鹿銜花;青鸞舞,彩鳳鳴;靈龜捧壽,仙鶴噙芝。安享淨土祗園,受用龍宮法界。日日花開,時時果熟。習靜歸真,參禪果正。不滅不生,不增不減。煙霞縹緲隨來往,寒暑無侵不記年。
【解釋】
- 瑞靄漫天竺,虹光擁世尊。西方稱第一:淨土世界,世尊在光中顯現,其光明光亮是為第一。
【說明】
介紹西方淨土,參禪正果入淨土,亭台樓閣,花木扶疏,自受用其樂,淨土修行以禪悅為食、修正果真心為要。真心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氣候適宜、壽命無量。淨土中佛放光第一。
【感言】
淨土有各種願,不同淨土。如西方阿彌陀佛淨土、東方淨琉璃藥師佛淨土、兜率天彌勒國土、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如來國土、華藏毘盧世界……,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土及淨土以接引安住眾生。請看藥師經、法華經……等諸經。
詩曰:
去來自在任優遊,也無恐怖也無愁。極樂場中俱坦蕩,大千之處沒春秋。
【說明】
自在無礙,無有恐佈顛倒夢想,淨土中眾生皆安樂。無時間氣候變化、恆常永久。
【感言】
1. 西方淨土又名極樂,國土無有諸苦,安樂眾生。
2. 請看西方阿彌陀經、淨土五經。
2. 盂蘭盆會
2.1 敷演妙法
○佛祖居於靈山大雷音寶剎之間。一日,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眾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此凡間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贈與汝等享此盂蘭盆會,如何?”概眾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
【解釋】
【說明】
佛祖如來曰:自降伏猿猴、天庭安定後,佛處現不知年月,凡間約有千年,今正是秋季,有一寶盆內有百花異果,大家享此盂蘭盆會。
【感言】
○如來卻將寶盆中花果品物,著阿儺捧定,著迦葉布散。大眾感激,各獻福、祿、壽詩伸謝。眾菩薩獻畢。因請如來明示根本源流,如來微開善口,敷演三乘妙典,五蘊楞嚴。正是: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萬里天。
【說明】
如來開示根本修行法。
如來交待阿難捧寶盆、迦葉佈施,大眾感激以福祿壽謝佛,眾菩薩供養畢,請如來開示根本修行法。
如來微笑說明三乘法及真空妙用,經典寶藏,五?楞嚴不入魔障。由禪定觀心入真心,即十方圓明。
【感言】
欲界仙眾以福祿壽為要,故以此為謝佛之禮。
2.2 觀音領命
○如來講罷,對眾言曰:“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瞻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解釋】
【說明】
如來介紹四大洲的特色,了解南瞻部洲眾生是為惡多,且如來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感言】
南瞻部洲人界眾生是貪淫及行惡惡事多,故修行由十善業學習。
○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如來有哪三藏真經?”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解釋】
修真之經,正善之門:修真心經典,以十善正法入門。
怠慢了瑜迦之正宗:禪定三昧修行之重要。
【說明】
介紹三藏內容是法、經、論三大類別,計三十五部。
並希望找到一位誠心相信佛法的修行者,教他修行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
【感言】
三藏中的法、經、論為三類,其內容涵蓋大方廣之量。
論:如說明十法界的成因、世界源起論……等。
經:如何渡十法界眾生;此十法界的共同根本體性是什麼;怎麼超渡佈施……等。
法:如怎麼修行回到本心?
本心、妄心有何不同?
智種是什麼?識種如何處理成智種?
蓮花是什麼?菩提金蓮如何修?
如何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器作用是什麼?……等。
○當有觀音菩薩,行近蓮台,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解釋】
【說明】
觀音菩薩很客氣,建議願意到東土人間尋找修行人,可以利益及教化人心。
【感言】
觀音菩薩是慈悲為懷、聞聲救苦、有求必應之願。今立刻有願接此任務,發願尋找真正發心內觀實修實證之修行人。
○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並吩咐觀音:這一路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並取出幾件寶貝:錦蝠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說:“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說明】
如來將錦蝠袈裟、九環錫杖一根、緊箍兒交給觀音菩薩,此三樣法器其功能願力不同,如法衣不輪迴、錫杖不遭毒害、以緊箍兒可以收妖魔教導學好,做取經人徒弟,緊箍兒帶在妖魔頭上可以咒語伏之。
【感言】
1. 空性中不須相狀的事及物,且空中妙有可以一切由心造。
2. 眾生活在相世界,需有相之物,如房子車子。修行中如有證物,法器即是修行中代表執事之意,如法衣、法杖、缽、珠、塔、摩尼寶、燈、劍、蓮花……,各有其渡生時必要之物。眾生依此信物而有所依,可渡眾生回世間或淨土,可以消業、增福,利益眾生。
3. 佛菩薩金剛護法在渡生時會了解到三界六道有施設組織運作,亦尊重此制度,此是法界法相,法爾如是。
○那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惠岸行者隨行。那惠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大力士。菩薩遂包了袈裟、藏了金箍、執了錫,徑下靈山。這一去,有分教:佛子還來歸本願,金蟬長老裹啃檀。
【解釋】
惠岸行者隨行:修成為護法大力士身,依如來之開示行之。
降魔大力士:以降魔為願的護法。
有分教:依願不同分別教化,能在東土人界恢復了解過去之事,今改過能繼續修行。
佛子還來歸本願:佛子回歸佛門及本心之願。
金蟬長老裹啃檀:唐僧過去是釋迦弟子,名金蟬子,因驕慢業,故投生為人界,今皈依重新實修,最後修行十地成就,名旃檀功德佛。
【附註】
一百回徑回東土五聖成真,由釋迦如來佛親口娓娓說來:“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
【感言】
1. 法界唯如來佛菩薩了解眾生心及苦,此苦都是因過去所做今受果已成業,再依業輪迴下生,如此永無出期。
2. 如何由眾生苦走出到自在無礙境,須修行。最初接引指導我們的即是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有十二宏願,身邊有各護法。
我們須由觀音菩薩指導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由三皈依學習,依經論認識修行的重要。改變自己現在心,三乘法,老實念佛,次地修證,進入大乘,大乘密修一切種智,如幻,幻化……福慧圓滿成就,此是修行過程中,走入實證之法。
3. 由觀音菩薩推介各法門及一門深入修,由此入寂靜大海不可思議境,及認識諸如來佛菩薩及密意。
3. 收伏四徒
○那菩薩到山腳下,有玉真觀在觀門首接住,請菩薩獻茶。菩薩不敢久停,曰:“今領如來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大仙道:“取經人幾時方到?”菩薩道:“未定,約摸二三年間,或可至此。”遂辭了大仙,半雲半霧,約記程途。
有詩為證。詩曰:
萬里相尋自不言,卻云誰得意難全?
求人忽若渾如此,是我平生豈偶然?
傳道有方成妄語,說明無信也虛傳。
願傾肝膽尋相識,料想前頭必有緣。
【解釋】
【說明】
觀音菩薩預計須二三年間。由詩可以了解當時的心境。全力以赴,萬裡尋此修行人並安排好傳法之事。一切相信必有因緣。
觀音都是人求觀音。今變成觀音求人、真是少有事。說修行傳道會成就、若一旦說出但人不信不修也是白說虛傳。觀音菩薩仍然努力執行任務。
【感言】
1. 修行須實修實證,須經過很多過程,才能證空性及由空起妙用。了解眾生有體性空性,因無明成六道眾生。今由眾生相須修行才能回到空性體性,不再輪迴。
2. 觀音菩薩必了解眾生根器,依根器而教,但要人相信卻不容易。人不信不修則無法修此真經,即成虛傳。
3.1 沙悟淨
○師徒二人正走間,忽然見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薩道:“徒弟呀,此處卻是難行?只怕取經人濁骨凡胎,如何得渡?”惠岸道:“師父,你看河有多遠?”那菩薩停立雲步看時,只見東連沙磧,西抵諸番,南達烏戈,北通韃靼。徑過有八百里遙,上下有千萬里遠。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滾卻如山聳背……。
【說明】
以渡河形容菩薩道難行且不容易。
【感言】
菩薩道以慈悲利他為要,渡生無痕是下化眾生,自己修持須消業破無明,是上求佛法。
【總結】
菩薩道是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由此入自覺覺他、覺性圓滿之佛道成。
○菩薩正然點看,只見那河中,潑剌一聲響喨,水波裡跳出一個妖魔來,十分醜惡。他生得青不青,黑不黑,晦氣色臉;長不長,短不短,赤腳筋軀。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獠牙撐劍刃,紅髮亂蓬鬆。一聲叱吒如雷吼,兩腳奔波似滾風。
那怪物手執一根寶杖,走上岸就捉菩薩,卻被惠岸掣渾鐵棒擋住,喝聲“休走!”那怪物就持寶杖來迎。兩個在流沙河邊惡殺一場,來來往往,數十合,不分勝負。那怪物架住了鐵棒道:“你是哪裡和尚,敢來與我抵敵?”木叉便自報家門,並言及保師父東土尋取經人之事。那怪聞言,連聲喏喏,拜見菩薩,告道:“菩薩,恕我之罪,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不期今日無知,衝撞了大慈菩薩。”
【說明】
天界捲簾大將因犯罪受貶到人間,受多種苦難,飢寒交迫,水中以水怪食人。其相貌如上描寫之狀,即赤腳筋軀、眼光閃爍、獠牙撐劍刃、紅髮亂蓬鬆,一聲叱吒如雷吼,兩腳奔波似滾風。
此水怪與惠岸交手後,了知真相,即刻禮拜觀音,說出了真心話。
【感言】
陰界眾生身形即是會像人樣,因是水怪故,是黑不黑、青不青、長不長、短不短之狀。水怪於水中會使人落水而亡而食神識,其生活亦如此苦難。今幸遇觀音菩薩得解苦,但須修行改變自己。
○菩薩道:“你在天有罪,既貶下來,今又這等傷生,正所謂罪上加罪。我今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
【說明】
菩薩慈悲勸導天界下凡世間受苦的捲簾將軍,只要做取經修行人徒弟,以護持正法,並教護法修行,待此修行人成就,如此即免罪、恢復原職,如何?
【感言】
菩薩作保,教導護法修行之法,以護持正法及修行人之願,如此恢復天界大將之職。
○那怪道:“我願皈正果。”又向前道:“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閒時拿來玩耍。這去,但恐取經人不得到此,卻不是反誤了我的前程也?”
菩薩曰:“豈有不到之理?你可將骷髏兒掛在頭項下,等候取經人,自有用處。”怪物道:“既然如此,願領教誨。”
【說明】
水怪願皈依,依菩薩教導而行。
【感言】
一般掛骷髏的護法是降魔障用,尤其可降淫魔。
○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起個法名,叫做個沙悟淨。當時入了沙門,送菩薩過了河,他洗心滌慮,再不傷生,專等取經人。
【說明】
此段是菩薩渡沙悟淨的過程,菩薩為水怪取了姓名,並摩頂受戒入沙門,改過自新,不再傷害眾生生命,沙悟淨並送菩薩過河。
【感言】
觀音菩薩為水怪物的捲簾將軍摩頂受戒,並賜法名沙悟淨,即時入沙門。
3.2 豬悟能
○菩薩與他別了,同木叉徑奔東土。行了多時,又見一座高山,山上有惡氣遮漫,狂風起處,又閃上一個妖魔。他生得又甚兇險,但見他卷髒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金盔緊繫腮邊帶,勒甲絲絛蟒退鱗。手執釘鈀龍探爪,腰挎彎弓月半輪。糾糾威風欺太歲,昂昂志氣壓天神。
【說明】
觀音菩薩及木叉弟子繼續尋找能承修行人的護法。
看到一妖魔怪物,蒲扇耳、火盆嘴……手執釘爪鈀、腰挎很粗如彎弓,威嚇欲界天帝釋宮中玉皇大帝的太歲及欺壓天神。
【感言】
精怪神識即如此怪像,非人形身,此是內八識外五蘊心形成之相。法界中精怪有各種各樣,如半人半魚、豬頭人身、樹身人頭、鳥頭蛇身……等多種。
○他撞上來,不分好歹,望菩薩舉釘鈀就築。被木叉行者擋住,兩個在山底下,一沖一撞,賭鬥輸贏。他兩個正殺到好處,觀世音在半空中,拋下蓮花,隔開鈀杖。怪物見了心驚,便問:“你是哪裡和尚,敢弄什麼眼前花兒哄我?”木叉道言那正是師父南海菩薩拋來的蓮花,那怪見了菩薩,朝上磕頭,厲聲高叫道:“菩薩,恕罪,恕罪!我本是天河裡天蓬元帥。只因帶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一靈真性,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道路,投在個母豬胎裡,變得這般模樣。是我咬殺母豬,可死群彘,在此處佔了山場,吃人度日。不期撞著菩薩,萬望拔救拔救。”
【說明】
南海觀音菩薩以蓮花渡之,並了解原來是天河的天蓬元帥,因犯天規落凡人,因誤投母豬胎,成了此樣,結果佔山場,以吃人為度日事。
【感言】
天界眾生因犯天規下世間,投生人界,若是討怨氣及其他因素,也很容易到其他道,如此例即是。
天界宮庭華麗不缺衣食,人間及畜生道須努力有食,且畜生道所食及外相因心不同,果即不同,此本法爾如是。須行十善,有福自有善緣福至,或到寺廟皈依懺悔修行等功課,可以改變命運、解脫、不再輪迴。最後依願可以成金剛、菩薩、佛之身,回淨土、阿鞞跋致永住淨土,不在六道受苦,如此文成山精怪物受苦無量。
○(怪物向菩薩講道,此山乃福陵山,山中雲棧洞原有個卵二姐,見他有些武藝,招他倒獫門做了家長。不上一年,他死了,留給他所有的家當。在此日久年深,他沒有贍身的勾當,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菩薩勸他改邪歸正)菩薩道:“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汝若肯皈依正果,自有養身之處。世有五穀,盡能濟饑,為何吃人度日?”怪物聞言,似夢方覺,向菩薩施禮道:“我欲從正,奈何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菩薩道:“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那怪滿口道:“願隨,願隨!”菩薩才與他摩頂受戒,指身為姓,就姓了豬,替他起了法名,就叫做豬悟能。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解釋】
【說明】
以上是菩薩渡化天蓬元帥的過程,結果為豬怪皈依摩頂受戒及取名為豬悟能,斷五葷三厭,才能隨侍取經修行人。
【感言】
天界眾生因犯天規下世間投生人界,輪迴到人間,已經妄失真心,依妄行妄,如在山中吃人為主。經觀音教化,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以五穀為食,不要殺人作惡,三皈依,依正法去邪法。幸遇觀音菩薩後脫離此苦,但須改過懺悔,以護持心,才能最後恢復天蓬元帥職。
3.3白馬
○菩薩卻與木叉,辭了悟能,半興雲霧前來。正走處,只見空中有一條玉龍叫喚,菩薩近前問曰:“你是何龍,在此受罪?”那龍道:“我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望菩薩搭救搭救。”
【說明】
觀音聞聲救苦,遇到叫喚玉龍,了解受罪之因。求觀音相助。
【感言】
1. 南海觀音菩薩有願為娑婆世界的山精海怪解苦,山精海怪很有能力,很多過去是欲界天帝釋宮中的元帥或大將,今正在山中水中,神識受果苦難。今若以菩薩作保,將功贖罪,皈依三寶、護持正法及修行人,必可恢復天界職務,以天界福報身再修,是可成正果,此是真實不虛。
2. 人界修行亦如是,希望同修珍惜今生的人身,以人身修福,再以有福之身修空慧,如此可以修成正果,此是真實不虛。
3. 尤其過去生是欲界天中精怪形,今生須以人身修福作福,才能將精怪神識轉成人形,再以人身修本尊、意生身,現莊嚴身相,此是真實不虛。
○觀音聞言,即與木叉上天庭,啟奏玉帝:“貧僧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路遇孽龍懸吊,特來啟奏,饒他性命,賜與貧僧,教他與取經人做個腳力。”玉帝聞言,即傳旨赦宥,差天將解放,送與菩薩,菩薩謝恩而出。這小龍叩頭謝活命之恩,聽從菩薩使喚。菩薩把他送在深澗之中,只等取經人來,變做白馬,上西方立功。小龍領命潛身不題。
【說明】
菩薩渡小龍懸吊成白馬,以等取經人。
【感言】
1. 此時南海觀音菩薩作保,將龍變成畜生道馬時,果未受盡時,仍須回天庭說明原委。玉帝差天將解放,這是尊重法界倫理。
2. 南海觀音菩薩有慈悲心,遇懸吊惡龍時,仍須依法界公平處理。
3. 小龍變成白馬待命,等待修行人,將功贖罪以報佛恩。
4. 畜生道,如象、獅、馬、鯨魚、鵝、龍、大鵬鳥……,最後報佛恩時,為佛菩薩之座騎。有的畜生道在畜生道執事,亦成金剛形身。
5. 神識轉變除了自力業力外,另一是由佛力改變。此處是觀音佛力加持改變識種之不可思議力。
【總結】
1. 六道輪迴轉世,依業力是很辛苦及辛酸,尤其三惡道苦,更是苦苦。
2. 依佛教導,以淨業三福求生淨土,或修行改變自己五蘊八識,或佛菩薩作保將功贖罪……等都是方便法,最後修一切種智,才是究竟圓滿菩提,可渡生無礙。
3.4 孫悟空
○菩薩帶引木叉行者過了此山,又奔東土。行不多時,忽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正行至五行山,見有如來的壓帖在那裡,乃是“唵嘛呢叭哞吽”六字真言。知是那攪亂蟠桃會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今乃壓在此也。菩薩看罷,嘆惜作詩一首,
詩曰:
堪歎妖猴不奉公,當年狂妄逞英雄。
欺心攪亂蟠桃會,大膽私行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
自遭我佛如來困,何日舒伸再顯功!
【說明】
南海觀音菩薩及木叉行者到了五行山,見放光的六字真言,知大鬧天宮的狂妄齊天大聖被壓此地,即以詩而言真實事。實則嘆狂妄英雄受業,為佛如來困,惜當年的英雄氣概,何日能再現!鼓勵轉此心為護持正法及修行人,才能解苦及修成正果。
【感言】
深山水中多處特區有山精水怪眾生,須百千萬?遇修行人時,可解此難苦,受持三皈依及重新受學,此是真實不虛。
○驚動了那大聖。大聖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個在山上吟詩,揭我的短哩?”菩薩聞言,徑下山來尋看,只見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監押大聖的天將,都來拜接了菩薩,引至那大聖面前。看時,他原來壓於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動。
【說明】
悟空神識在山石下面,壓在石匣中,口能言,身不能動。有監押天將、山神、土地。
○菩薩道:“姓孫的,你認得我麼?”大聖睜開火眼金睛,點著頭兒高叫道:“我怎麼不認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承看顧,承看顧!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你從哪裡來也?”
【說明】
這位南海觀音菩薩是來自南海普陀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悟空說出真心話。
【感言】
苦難日子很難想像,受苦受難時才會悔改,故人間在苦中會覺醒。
○菩薩道:“我奉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從此經過,特留殘步看你。”(大聖懺悔宿罪,請求菩薩救拔,情願修行。)正是:
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說明】
南海觀音菩薩特別關心一下悟空,此時有懺悔宿罪,並求觀音救拔、願意修行,此心一念天地皆知。
【感言】
1. 苦難中得關懷,是慈悲行。
2.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必合法界公平事。
○菩薩聞言滿心歡喜,對大聖道:“待我到了東土大唐國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大聖聲聲道:“願去,願去!”……那大聖見性明心歸佛教,這菩薩留情在意訪神僧。
【說明】
南海觀音菩薩了解孫悟空受苦有悔之心,願意護持正法及修行人。觀音菩薩願慈悲渡悟空,即交待須由取經修行人來救之,做修行人的徒弟,皈依加持入佛門,再修正果。
【感言】
1. 將救悟空之事由取經修行人執行,如此後期有師徒善因緣關係。
2. 所有懺悔、發願須自己發心,須依願行,才有解。
3. 悟空經此次觀音菩薩教導,才是真正入佛門,還須依修行大師指導行(以前悟空只修定不修心,執法為實有,沒有消驕慢業及瞋恨業,故造成嚴重苦難)。
4. 修行須依佛及菩薩教導,不可盲修瞎練及小孩玩大車,因果仍須自負。
4. 借住土地廟
○他與木叉離了此處,一直東來,不一日就到了長安大唐國。斂霧收雲,師徒們變作兩個疥癩遊僧,入長安城裡,早不覺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便借他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再回。他師徒們隱遁真形。畢竟不知尋出那個取經人來,且聽下回分解。
【解釋】
【說明】
南海觀音菩薩及木叉行者入住長安,化成遊僧,借土地廟,等待真僧取經人來相會。
【感言】
1. 人間渡生時,不以神通力及真實相現之,所謂渡生如船過水無痕,今現在南海觀音菩薩即隱藏身,以一個凡夫很低下形象,才能真正看出哪個修行人真有慈悲心!
2. 若持咒保持慈悲心,具清淨心之修行者對法界事,仍可略知一二。
3. 大唐國長安處,佛教興盛,但真正修行人在哪裡?待下回分解。
西遊記第八回 南海觀音渡精怪的方法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藥師山 紫雲 註解 |